求学新观念 不爱高校爱技校_小升初-查字典小升初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关键词

求学新观念 不爱高校爱技校

2010-08-02 10:23:12     标签:小升初政策

近几年来,大学生“回炉”读技校的现象屡见不鲜,而且这种势头还将有增无减。人们不禁要问:他们缘何不爱高校爱技校?从他们“移情”高级蓝领的选择中,不仅充分感受到他们已经认清了形势、转变了观念,也可以感受到他们思考问题的投资视角。他们不爱高校爱技校的理由是———

理由一

高校毕业生工作难寻

自从1999年我国实行高校扩招政策之后,每年有数百万大学毕业生涌向市场,使得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变得日益激烈。据2006年3月中国社会科学院发表的教育蓝皮书《2005年:中国教育发展状况》中披露:2005年大学生的实际签约率只有33%左右,也就是尚有67%左右的大学生未实现就业,而且能够专业对口的、稳定的、高层次的就业仅有20%左右,这也就是说明了80%左右的大学生毕业生适销不对路。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高三复读生称,自己选择读技校是为了想和同龄人错位竞争。“大学扩招了,‘戴四方帽的’满街跑了,但企业缺的不是考试考满分的高材生,而是动手能力高、实用知识扎实、人际交往能力强的员工。学好技术,争取考个技师证,再拿个大专文凭。既有了技术,又有了文凭。这样一来,与技校的毕业生相比,我的文化知识占了上风,而与大学生相比,就业竞争中又多了一门手艺。”

理由二

“蓝领”技工严重匮乏

据劳动和社会保障及教育部门透露,在全国劳动力市场中,熟练技工和高级技工等实用型人才严重匮乏。资料显示,我国技术工人素质不容乐观。技师、高级工、中级工和初级工的比例分别为2∶4∶94,而工业发达国家则为35∶50∶15。在我国7000万名“蓝领”中,大约只有140万名左右的技师,10万名左右的高级技师。

我国各类高等职业技能学院和高级技工学校担负着为企业培养、输送“高级蓝领”后备军的重担。但目前的情况是,在高校大量扩招,学士、硕士、博士日渐增多的同时,我国的职业教育却多年冷清。许多职业高校从教学内容到培养出的学生,由于不能与社会需求相挂钩,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就业问题,致使勉强先上了职业高校的学生,也大都是走“先上专,后升本”这条“独木桥”。

目前,相当一部分国企,借改制之机,以精简机构、降低成本为名,把原有的用于工人培训的机构和经费取消,不再开展技师评聘了。一些非国有企业,则采取需要时在社会上寻找,不需要时就辞退的用人机制。这样就造成了我国的企业,有一流的产品设计,没有一流的技术工人,操作不了一流的设备,生产不出一流产品的尴尬局面。

理由三

读高技是理性投资选择

面对以上两个不可回避的事实,人们开始意识到:读书学习也是一种投资,也蕴涵着风险。对于成绩优秀的学生,上重点高中、本科院校,然后再考研、考博,做科学家、工程师,这最好不过了。但对于学习成绩一般的学生来说,如果考不上一本二本,只能选择一般的大学,一年的各种费用不少于10000元(民办大专更不少于12000元)。这样不仅费钱耗时,而且毕业后就业难。这是一种不计成本的非理性投入。

某中学高三女生表示:“家里供我上学不容易,父母的衣服几年不换一件新的,买一袋洗衣粉也会综合用水量、清洁度、价钱来考虑,省下的每一毛钱就为了让我进高校、做白领、拿高薪、坐办公室。可是在一次兼职面试中,招聘公司主管对着一大群大学生说没技术的人只能去派发传单。难道我大学毕业后,也要因为没有技能而为了竞争一个文员职位就接受‘零工资就业’?如果要从低做起的话,与其学习枯燥的理论,还不如更实际地掌握技能。”

据介绍,学生学完技校和大专的相关课程,经考试、考核合格,既可拿到高级技工毕业证书,又可获得大专学历证书(大专课程:根据个人意愿选读)。既没有普通大专生就业难的风险,又能成为目前我国紧缺的技能型人才,确保就业和获得高薪。所以,精明的学生和家长们比“回炉”读技校的学生“抢先了一步”,在初高中毕业后就选择读技校。使自己的人生少走或者不走弯路,是一种最科学、最理性的投资选择。

理由四

读职校可以享受国家资助

根据《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免学费工作的意见》(财教〔2009〕442号)文件精神,为帮助我省中等职业学校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我省目前在国家对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给予国家生活助学金(每年每生1500元)资助的基础上,从2009年秋季学期起,对中等职业学校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全部学生免除学费。国家这一惠民政策,对鼓励学校加强现代农业技术的培养和吸引广大青年接受中职教育产生了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