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吟诵欲申遗 老私塾和小学生念诗像唱大戏_小升初-查字典小升初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关键词

古诗吟诵欲申遗 老私塾和小学生念诗像唱大戏

2011-10-09 09:43:03     标签:小升初资讯

华吟诵学会抢救性录制古老读书声知名百岁老人冯凭、张杰三等纷纷“献声”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你知道我们的古人是怎样“吟”诗的吗?昨天上午,记者跟随着山东路小学几个学“吟诵”的小学生走进了四方区洛阳路王世达老人的家。 《孟子》,《论语》,《诗经》……老人兴致勃勃地吟唱了一首又一首。中华吟诵学会青岛工作处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最近一年来,他们在岛城已经抢救性地录制了十多位私塾老人的 “诵读声”,其中为此“献声”的就有岛城知名百岁老人冯凭、张杰三。而老人们留下的这些 “珍贵声音”,也将是吟诵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最好“见证”。

拜师学艺小学生跟着“老私塾”学吟诵

“我祖父是个秀才,我4岁时他就这样带着我吟诵《三字经》,那时都这样念书,就像唱歌和唱戏一样。 ”王老先生回忆说,他7岁进私塾,教书先生都是当地的秀才甚至是举人,早上一上学,私塾先生教几句诗文,三四十个学生有的吟诵《孟子》,有的吟《论语》,有的吟《诗经》,此起彼伏的声音、各式各样的腔调,整个私塾里热闹得就像唱大戏一样。可是令王老先生遗憾的是,如今七八十年过去了,他曾经熟悉的那些“吟诗声”却几乎销声匿迹。

记者了解到,2010年 12月 20日,中华吟诵学会的首个外设机构——青岛工作处正式成立。山东路小学语文老师林打打把吟诵带上了自己的语文课堂。在近一年的时间里,全校400多名师生都接触了吟诵,正式学习吟诵的师生就有200多人。

吟诵申遗十多位“老私塾”留下“吟诵声”

“现在孩子们是朗读诗文,朗读是从西方传入,在中国不到百年的历史,过去我们都是吟诵,现在人知道得少,我刚在学校推行的时候,好多学生都问我,怎么把诗歌唱着曲儿了。 ”林打打说,全国吟诵的腔调各有不同,但吟诵讲究依字行腔,严格遵循字词的声调,只是各地方言不同,所以很难统一,但吟诵讲求韵律拖音,别有一番韵律,但是京东大鼓、京剧、昆曲等曲艺形式,其实都是从吟诵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吟诵从先秦开始,在私塾、书院、官学等教育体系中口传心授,代代相传,是中华经典诗文的原生活态,可以称做非物质文化遗产。现年101岁的张杰三老先生念过的古文现在多半数都能背过,一篇一千三百多字《李陵答苏武书》,他不费事地一口气背完。102岁高龄的冯凭说,诗文吟出来,里面的韵味才自然能体悟出来。像《春晓》这样的诗文,景情融合是能“逼着你唱出来”的。

传统保存日本人做得比中国人好很多

古时人人会吟诵,但自1905年清朝废除科举,私塾面临困境,吟诵受到打压。民国建立后,新学堂勃兴,旧有的传统私塾逐渐消亡。 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在私塾学堂里传承了几千年的诗歌吟诵彻底离开了课堂。“吟诵没有固定书写的谱子,靠的都是私塾先生一代一代口传心授流传下来的。”林打打告诉记者,今年工作室在青岛采录了十多位老人,目前在世者已凤毛麟角。林打打笑着说,在咱们中国很多人从来没有听过吟诵这回事,可是如今在日本,吟诗馆像拉面馆一样多,最让人感到惊讶的是,甚至每一个卡拉Ok厅的“点播器”上都有吟诵的目录。此外,吟诵在日本还是一种传统的健身的方式,不少日本人早晨起来到小树林去吟诵,通过这样的方式达到健身养气的目的。见习记者 刘艳玲

观点 传统复兴,创新才有生命力

“美国的孩子在玩苹果和i-phone4,我们的孩子在摇头晃脑诵经典,两种教育理念下培养出的孩子谁更能代表未来世界的发展趋势? ”采访中,不少家长对时下的“国粹”、“经典”进校园表达了不同的看法。由教育主管部门推动的“孔子进校园”、“汉学进校园”、“京剧进校园”等系列活动,热热闹闹地搞了几次后逐渐销声匿迹,对此不少家长认为,不管是什么“国粹”,其发展和兴盛不在于政府部门的热捧和推动,而关键要看其民间活力到底有多大。

“传统经典也要创新才能有市场,跟时代跟社会脱节的东西再好也只能成为回忆!”一名学生家长直言,现在已经进入了信息时代和网络时代,我们引以为豪的一些优秀文化传统,要复兴和发展,也必须与时代同步。 “很多东西并不是申遗就可以恢复其生命力的,申遗后像宝贝一样束之高阁只能变成有价无时的古董!”家长们称,传统吟诵进校园也好,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也罢,都不能立即塑造出一个庞大的市场。“很多孩子没读过小说 《三国演义》,但很多孩子却玩过《三国演义》这款网络游戏。高科技是一个很好的依附平台,借助一些现代化的手段,同样可以把我们的一些传统精华发扬光大。 ”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