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心声:由“小升初”考试想到的……_小升初-查字典小升初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关键词

家长心声:由“小升初”考试想到的……

2010-08-26 18:01:45     标签:小升初升学策略

昨天,辰参加了三中的入学奖学金及分班考试。

从考场出来,她依然那副灿烂的笑脸。我问感觉怎么样?

辰的回答出乎我的意料:“数学感觉还行。语文题出得偏死了,真不知道出题的老师有没有看过小学课本?”

辰开始给我“摆事实”。

比如:

1、世界杯是在哪个国家举行的?几年一次?

2、世博会的主题是什么?世博会的吉祥物的名字,寓意是什么?本次世博会在哪个城市?

3、《长歌行》中有两句劝诫人们珍惜时间的,请写出来

4、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的写作背景是什么?

5、诸葛亮是那本书中的人物?请写出两个关于他的故事。

言毕,辰撅着嘴,大发感慨:“几乎整张考试卷都是类似的内容,让我觉得我小学语文课本都白学了,根本用不上……”

辰的话,让我久久地沉默了。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丰富的语言积累,有利于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的智慧”,有利于学生“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

所以,此次考试,命题方向非常明显——重视语言积累,注重文化积累。形式不是局限于简单的背诵,而是考查学生的知识面和发散思维的能力。

此次考试,学校意图非常明显——用命题给教学提出一个明确的方向。尽管素质教育已提出多年。但无论是教师教学还是学生学习,传统的惯性影响依然十分严重。语文教学也是如此,打开林林总总的教辅资料,繁杂的工具性训练依然不厌其烦。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什么是素质?当我们把学校里学到的东西全部忘掉之后,剩下来的才是素质。细细想来,这话确有道理,说穿了,素质就是人的社会生存与发展能力的综合体现,书本知识只是基础。当然,这个基础也是非常重要的。

新课程标准反复强调:我们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大概就是这个理吧。

三中的试卷,我没有完整的看过。如果真的如辰所说“整张试卷都是类似的题目”。那么,我窃以为,这张试卷注重了课外知识的积累,但是否有点忽略了把书本知识当基础呢?

一次好的检测,应该把书本知识和能力考察做到完美的结合。

譬如,关于汉语拼音。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既然如此,那么把汉语拼音置于一定情境中予以考核的做法就应该是无可厚非的。就没有违背课标的相关要求。如果片面机械地认为汉语拼音只读只写只拼不考,那显然是有些偏颇的。

譬如,关于写字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时,要扎扎实实地进行写字教学,一要正确,二要工整,并在书写的过程中感受汉字的形体美。那么,是不是也应该考察一下学生这方面的能力呢?

关于考试的论争,就始终伴随着课改的推进。但有一点是永远不变的,那就是,考──为了更好地教;考──为了更好地学。

写在后面的话:

此次考试,如此命题,与其说是对学生小学阶段的一个综合能力的测试,不如说是对一个学校教学方向的一次检查。一小二小等几所学校,平时比较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在此次检测中,应该占优势。而一些“唯课本至上”的学校,恐怕学生只能望试卷兴叹了。考试结束没多久,我就接到两个熟人的电话,曰:“孩子不想去三中上了,说考试题太难,都不会做,恐怕到了那儿也是‘垫底’的。”不知曾经辛辛苦苦教这些孩子的小学老师听到,该作何感想?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