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不关注分数不是读书无用_小升初-查字典小升初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关键词

小升初不关注分数不是读书无用

2011-09-08 14:37:26     标签:小升初教育新闻

素质教育反对以成绩评高下,以分数论英雄,不能用考试成绩给学生排名,并不是说取消考试,并不是说取消分数,更不是说不要学生读书,不要学生学习,有些人把就此理解素质教育就是不再关注学生的读书、学习,甚至把素质教育与“读书无用”划上等号是对素质教育的一种误解。

一般意义上的素质教育是与“应试教育”相对的。在恢复高考后的几十年里,中国的教育并不都是应试教育。以笔者的经历,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虽然也是“应试”,但并没有形成应试教育。首先在课程开设上,笔者从小学到中学,音、体、美课程一致开设的很全很足,虽然那时的农村小学没有专职的音体美教师,但是那时的老师好像都多才多艺,能唱、能跳、能画的老师非常多,虽然是兼职,但都上得象模象样,没有老师抢占课时,把音乐上成语文,把体育上成数学,所以那时的学生,可以说算是全面发展,笔者虽然不才,但能弹脚踏风琴,会拉手风琴,二胡、小提琴、笛子等一些乐器也能摆弄出音,现在虽然很少摸画笔,但上学是写意牡丹、工笔荷花那也是曾在全乡学校巡回展览,毛笔字虽登不得大雅之堂,但每到春节,为人写春联却是每的保留项目……所有这些,无不得益于当时的“素质教育”;其次是人们的对分数的看法,虽然谁家的孩子满分、得第一家长、孩子也非常自豪,但是,孩子考不满分,得不第一,家长、孩子也并没有现在那么垂头丧气,更不会对孩子大加训斥;第三,那时孩子们都有各自的理想,农村的孩子学习成绩好的想考中专、大学;成绩一般的孩子根据自己的爱好、特长亦或是家庭情况有想参军的、有想当工人的、有想当木匠的、有想当石匠的、有想当电影放映员的、有想在大队(现在的村委)当方播员的、高级一点的同学,有的想当生产队长(现在的村民小组),家长们虽关心孩子的学习,但并不会强迫孩子去考满分、争第一,而是随着孩子年级的升高,毕业的临近开始给孩子找活(安排工作)。所以当时的教育,不论从学校到家长、到学生,可以说实行地也就是素质教育,不论孩子学习成绩高低,每个孩子身体都很健壮(很少有人近视),心理都很阳光,毕业了,考上学的上学去了,考不上学的就“就业了”,过了二十多年再看,不论是学习成绩好的,还是成绩差的,不论是在城市,还是在乡村、不论是在吃国家饭,还是干个体户,人人都事业有成,家庭幸福。这难道不是我们教育的“最终”所求吗?

可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知识经济”的到来,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知识”的重要性,越来越重视对孩子的教育,以至于把教育狭隘地理解成了分数、升学,把把孩子的教育狭隘地理解成了书来知识的掌握,更由于评价机制和高考的改革未能及时跟上,导致了“应试教育”的产生。孩子全部的学习就变成了简单的分数,成功与否,变成了名次与升学。为适应家长和形势的需要,学校的课程分成了主科和副科,考试科目和非考试科目,最后,所有的非考试科目全部为考试科目让路,音体美劳成了贴在墙上的一种摆设。学生的理想也在一次次的考试中被泯灭,所有孩子的理想都变成一个,那就是上大学,考不上大学,那就一年一年的复课,复个三年五载的学生那是常事,不是曾出现过连考十三次的高考专业户吗?这样的结果使学生的身体和心理都受到了严重的摧残,现在的学生一二年级就开始近视,等到大学体检,不近视的倒成了另类,心理不健康,因学习考试精神分裂的报道经常见诸报端,学生变成了只会做题的机器,什么音乐、画画对学生来说那是天外来词,近年高考增加的综合素质测试,本是一年级学生就知道的常识,对参加高考的学生都是盲区,语数外都能得高分,就是综合素质测试学生得分率极低……学生若考不上大学,戴着眼镜的绿豆芽身体是干么么不适;考上大学的学生,毕业后也找不到工作,其原因并非不好变业,而是我们的学生书没少读,却大多都是一个个的“高分低能儿?……

所以,现在的素质教育就是要改变为升学而学习的“分数”教育,让学生德知体美劳全面发展,从学生的个性潜质出发,培养学生的爱好特长,让学生有真正的能力,三百六十行,至少专一行,到了社会上,一就凭“一招鲜”也可吃遍天;让学生有一个好身体,让学生的心理都健康。只有身体、心理健康,将来才可能生活幸福!分数当然重要,但是不能唯分数论,更不能唯“总分(名次)”更不能让孩子科科考第一,次次考第一,如果人人都像“虎妈”一样要求孩子,这个世界上就无法再教育!

教育首先是培养身心健康的正常人,然后才是培养有知识、有能力的人,还要引领孩子做一个有理想的人!不关注分数,并不是读书无用,恰恰相反,而是为了让读的书更有用,也就是说,要变原来的读死书、死读书变为让学生会读书、会用书!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