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叫软暴力割伤孩子_小升初-查字典小升初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关键词

莫叫软暴力割伤孩子

2010-08-06 10:50:56     标签:小升初升学指导

对孩子不打不骂,是不是就不存在家庭暴力行为?答案是否定的。一些调查表明,我国父母对孩子的满意度普遍偏低。孩子在哪个方面不合父母心意,就对孩子极尽 讽刺挖苦之能事:“连这么简单的题都做不上来?简直是个榆木脑袋!”他们还喜欢盲目地把自己的孩子跟别人的孩子对比,总是看到别人孩子的闪光点指出自己孩 子的缺点。这种现象就是家长“软暴力”,在现在家庭教育中比较普遍。教育专家指出,长期遭受家长“软暴力”的孩子,心智发展都将受到负面影响,因此建议家 长跟孩子说话尽量用正向的积极的语言。

不久前,在一辆公交车上,一位年轻的妈妈和上四年级的女儿的对话引起笔者注意。可能是为了增加女孩的词汇量,这位妈妈和女儿玩成语接龙。

女儿的成语知识看起来不错,因为前十个成语女儿对接妈妈的时间几乎是零秒,直到妈妈说出了“龙腾虎跃”。“跃”字打头的成语本来就少,加上小学四年级学生语文知识还是有限,女孩陷入了沉思。大约过了3分钟,女孩紧皱的眉头舒展开来,甚至有点兴奋地说:“跃跃欲试!”

当女孩终于说出成语时,包括笔者在内的成年人都为女孩感到高兴,大家都以为女孩肯定会赢得妈妈的夸奖。但是,妈妈说“你怎么接的这么慢啊!”却让兴奋的女孩撅起了嘴。

父母心气高造成“软暴力”

研究发现,家长的“软暴力”行为主要是因为家长对孩子的过高要求而产生不满,从而对孩子的表现进行频繁甚至过度的否定,主要表现为讽刺挖苦、数落训斥。一 些调查表明,我国父母对孩子的满意度普遍偏低。孩子在哪个方面不合父母心意,就对孩子极尽讽刺挖苦之能事:“连这么简单的题都做不上来?简直是个榆木脑 袋!”他们还喜欢盲目地把自己的孩子跟别人的孩子对比,总是看到别人孩子的闪光点指出自己孩子的缺点:作业拖拉、学习成绩差、懒得做家务、反应慢等。父母 对孩子的“高标准、严要求”看来不错,但高标准不是无限拔高,严要求也不能不顾现实。

“软暴力”使孩子变得更加怯懦

相对于“打骂”对孩子造成的身心伤害,“软暴力”实际上是对孩子进行精神折磨和心理虐待。殊不知,“软暴力”会使孩子更加怯懦。当家长对孩子否定性的评价 语言频频在耳边响起时,孩子会一再地得到消极的心理暗示,把这些评价不加识别地内化到自己的意识里,这就是“标签效应”。

他们受到家长软暴力后产生的不满、烦躁、抑郁等消极情绪,一旦蓄积到一定程度,就会以失眠、神经衰弱、抑郁症等心理疾病的方式表现出来。长期处于软暴力影 响下的孩子,一方面会变得怯懦、自卑,做事缩手缩脚;另一方面则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对父母、对他人和社会抱有敌意。

直面现实降低对孩子的要求

家长不经意的“软暴力”行为怎样避免?专家指出,父母首先要反思一下对孩子提出的过高要求是否合理,然后要直面现实降低对孩子的要求,从而让孩子不断地从成功激励中慢慢走上更大的成功。

在一些知名的家庭教育网站上,有些孩子已经成年的家长还总结出了一些避免软暴力的原则,并提出“教育孩子三种话你尽量少说”的细则。

首先是否定词少说。比如“不许淘气、不要玩沙子、不能晚回来、不可以看电视”等,家长不断地向孩子亮起红灯,可是准许干什么,家长却不说。

其次是挑剔词少说。许多家长不停地去发现孩子身上的缺点,并随时随地挑出来进行施教。其实消极的词语是一种“负信息”,由于过度强化孩子的弱点,最终只会让孩子以否定的态度对待自己,对自己失去信心。

第三是限制词少说。“应该、必须”是一些表达主观愿望、主观想象的词,父母用这些词强调的只是自己的主观愿望,而忽视了孩子的客观存在,用一种强硬的态度让孩子进入某种规定的位置,并按家长的设计“修剪”孩子,其结果,孩子常常陷入不明就里的盲动、盲从之中。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