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小六备战2014广州小升初语文阅读理解有妙招_小升初-查字典小升初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关键词

新小六备战2014广州小升初语文阅读理解有妙招

2013-08-13 11:12:22     标签:小升初资讯

纵观广州小升初历年的语文考卷,我们可以发现每年的语文阅读理解基本上是有章可循,同学们如果摸清楚阅读理解出题规律及基本的常识,那么攻克“阅读题”就不在话下了。下面,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了阅读理解相关的尝试及基本的备考技巧,希望对2014应考小升初的同学有所帮助。

常识分清“莫弄混”

1、记叙文分类:记人为主的记叙文、叙事为主的记叙文、写景为主、借物抒情的记叙文

2、记叙文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3、记叙文的记叙顺序:

(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

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4、记叙文的写作人称:

第一人称,真实可信

第二人称,亲切自然

第三人称,可以多角度描写,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5、记叙文中的表达方式:描写、抒情、议论、记叙、说明

描写:运用描写手法,能栩栩如生地再现人物、事件和景物。描写主要有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

A.人物描写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等描写

B.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议论:

A.类型:记叙文中的议论,有先叙后议、先议后叙之分。

B.作用:议论的目的在于揭示记叙事物所蕴涵的思想意义,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抒情:

A.类型:一种是作者直接抒发自己对事物的思想感情,叫直接抒情(直抒胸臆);一种是寓情于景或借物抒情,叫间接抒情。

B.作用:抒发作者的某种思想感情。

相信聪明的你们肯定都了解了阅读常识,为自己鼓鼓掌。打起精神秘密武器要来了哦!

“表面功夫”要做足

1.卷面整洁:书写工整,不乱涂乱画,改卷老师就会看得桑心悦目,给你高分哦。

2.多写百利而无害:很多学生懒笔不愿多写,其实你写得越多,踩分的几率越大呢!

3.答案太泛:虽然将答题纸上空位写满是老师一直以来建议的,但是,我们要看清题意不要写太多废话哦。

“答题技巧”要掌握

万变不离其宗,阅读理解的题型都是有答题模板的哟!来吧,我们瞅瞅有哪些常考点:

题型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从接触记叙文开始,老师们时不时会在耳边提醒,一篇文章首先要了解六要素体现在哪?因此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是概括题的关键。

但是有些文章的内容过多,我们无法将六要素一一列出,这种情况我们要另辟蹊径哦。如《西游记》我们就可以简单的概括为: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师徒四人,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最后取得真经。

答题技巧:谁+干什么+结果

哟呵,谨记六要素哦,大家可以试着归纳一篇文章大意,如果找到新的方法赶快回帖老师,我们一起进步嘛!

提型二,字词句赏析:

这类题型主要考察学生对文中关键字词句的理解。

提问方式 四步骤:

提问方式1:请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词的意思。1.回归文章找到问题在何处

提问方式2:这个词可否删去或换掉?为什么?2.联系上下文

提问方式3:句子好在哪里? 3.围绕文章中心4.尽量用原文语言

针对这类题目,在揭开字词句本来面纱的同时,也要认真写下它的文中义哦!大家千万不要懒笔呢!

题型三,理解标题

提问方式:如何理解题目的含义?

答题须知:如果标题含有修辞手法,就要指出来。特别是比喻句,我们就应该联系文章的具体内容,弄清比喻义,然后再领悟出标题的深刻含义。

题型四,人物描写、环境描写的作用:

运用描写手法,能栩栩如生地再现人物、事件和景物。描写主要有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阅读文章时,这类题型是考试中的重磅考题。

除了以上题型外,理解文章中心思想、开放题,也是考场中的香馍馍。那么怎么做才不至于失分惨重呢?在下一个帖子,我们的姚燕君老师将会抛出她的制胜法宝,亲,你准备好接招了木有!

“课外阅读”很重要

暑假学生应该看什么书,来开拓视野呢,选择那些不仅是提高阅读能力的书籍,更多的是选择影响他的好书。

思想类:1.《爱的教育》(意)亚米契斯著。徐力源译。

感受爱,学会爱,懂得爱

2.《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美)海伦·凯勒著 肖宝荣译

珍惜现在所有的,珍爱生命,精彩的过好每一天。

3.《宝贝,你们好吗?》 梁启超著

中国版《爱的教育》。梁启超成功的教育方式,成就自己的子女。

文学类:1.《上下五千年》 林汉达著

了解历史,以史为镜,以史为做人原则。

2.《安妮日记》(德)安妮·弗兰克著 刘晓海译

跨过年纪区域,思考生活给予我们的种种磨难,思考人生。

知识类:1.《老人与海》 (美)海明威著黄源深译

反复诵读,找到新感觉,用心去理解老头和鱼的故事。

2.《格林童话》(德)格林著 杨武能译

保持童真,保留单纯。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